|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耒阳传统节庆

耒阳传统节庆

关键词:耒阳节庆,耒阳民俗,耒阳习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耒阳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0734zx.com
  • 感谢 lei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213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立夏节
    立夏节这天,耒阳城乡都煮“立夏粥”,佐料一般用瘦肉、猪杂、干笋、香椿、豌豆、豆芽等10余种煮成什锦粥,掺以米火粉丸子。西、南、北乡部分地方吃糍粑。还兴吃鸡、鸭子(蛋),谓之“吃了立夏子,雷公打不死”。这些习俗迄今沿袭。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吃“五子”,即粽子、蒜子、鸡子(蛋)、口子(蕌头)、包子。门前插艾叶,菖蒲。儿童佩香囊,谓之可驱邪祛疫。午时饮雄黄酒,谓之可避虫蛇;午时还要采草药浴身,谓之可解毒除病。是日,耒水沿河乡村组织划龙船竞赛,两岸群众聚观。上午,各家各户都要采集草药、晒干收藏,用以冲茶沏水,谓之“午时茶”。


    尝新节
    每到早稻勾头转黄时,耒阳农民择“辛卯日”尝新,佐以肉鱼等丰富菜肴,忌食鸡(因鸡与“饥”谐音)。用餐前,盛米饭一碗,配新米与肥肉让狗先食,相传稻种是狗从外邦引进的,故先让其食。然后,按长幼顺序尝新。此习俗在农村中仍盛行。


    七月半
    农历七月初十至十五(有的地方为十四),称七月半,又称中元节。初十日晚,耒阳老百姓都在自家中堂设香案,燃鞭炮接祖先,谓之“接祖”。十五日傍晚(有的为十四日傍晚),供酒肉米粑,并焚化纸钱、纸衣箱、金银锭或灵屋等物,谓之“送祖”。是日,寺观大都做道场,入夜在沟边路旁焚纸钱、超度孤魂野鬼。1949年后,此习大都革除,80年代,在城乡又恢复,较前更讲排场。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称中秋节。耒阳城乡人民以食芋子、嫩鸭过节,亲友互赠月饼。入夜,各家团聚吃月饼,花生等赏月,象征团圆。民国时期,有久婚不孕者,村人摘南瓜、冬瓜、丝瓜扮成婴儿模特(南瓜做头、冬瓜做身躯、丝瓜做手脚),上盖经绸,吹吹打打,送入不孕者床上,谓之“送子” 。因“南”与“男”谐音,瓜与呱谐音,预兆男婴将呱呱落地。接瓜者燃鞭炮相迎,设盛宴款待。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古人登高饮菊花茶,谓可避邪。耒阳民间普遍在重阳节前后酿造米酒,俗称“重阳美酒桂花香”。人们吃新鸭,谓要去腥味 ;并将猫儿藏起,俗称“躲重阳风”,可以祛猫病。


    过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耒阳家家户户都办家宴,祭祀祖先,合家聚吃中餐。这一天,一般不留外人食宿。晚上要点灯,有的灯火通宵达旦。传说,这天晚上是“ 耗子(老鼠)嫁女”,点了灯,可防耗子咬家具。境内盛行“三十晚上的火、二十四晚上的灯”,火旺灯旺象征人要兴旺。一年一度的“檐灯”(又称年灯),从二十四晚上点起,一直到次年元宵夜为止。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各家中餐最丰盛(不是晚餐啊,呵呵),谓之吃年饭。餐前家家以三牲酒肴摆中堂供敬祖天地,再合家团聚欢饮。下午,家家都帖门联,挂“福”字。入夜,人人换新装,合家团聚,谓之“团年”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告诉儿童不乱讲话,不损坏东西。主妇把炉火烧旺,家主坐以通宵达旦,谓之“守岁”。近年来,增加看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


    寿庆
    父母年届50周岁大寿,多由儿女操办举行庆寿活动。平民生辰在家设宴款待亲朋。富人寿辰必大办,摆寿学堂庆贺,即在厅堂设红案,上摆龙凤寿烛,灯火辉煌,寿星二老坐中央,后悬一个巨大的“寿”字,亲朋送寿联,寿屏、寿面、衣料等礼品,子女儿媳孙依次向寿星跪拜,宾客作捐朝贺。礼毕,吃长寿面,大宴宾客。有的挂寿匾,由名人题字,俗称“硬匾”;有的挂“绣彩”,俗称“软匾”,上书“麻姑献寿”之类图案;有的挂寿屏,上书寿者生平事迹。年事越高,庆贺规模越大,耗资越多。   
    新中国建立后,庆寿习俗传承,但寿仪已免,不挂匾挂彩,礼品从简。80年代,随着耒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馈送礼品亦讲究高档。


    喜庆
    耒阳人喜庆事项颇多,诸如生育、新房落成、乔迁、科举考试中榜,民国年间中学以上毕业等等,都办酒席邀请邻里乡亲欢聚庆贺。出嫁女儿分居,岳家必购置火钳、炉钩等炊事用具及稻谷前往“暖火”。70年代后期及今,青年考上大中专院校、应征入伍、招工招干、以及商店开业、子女周岁等,亦多设宴邀客欢庆,收受礼品。


    婚嫁
    耒阳传统的婚嫁习俗礼仪繁芜 地域色彩浓厚。封建社会,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姑表婚”、“舅表婚”常见,同村同姓男女一般不通婚。只枫泉乡的观音阁、罗渡乡的白沙等地,同族男女出三代后允许通婚。    
    婚嫁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由媒人牵线说合,男女互不见面,只由女方写出年庚交给男方,如男方认为“八字”无“克”,便请原媒传红帖下聘,并给女方银圆或衣料,谓之“订婚”。俗称“传庚”。自此后,逢年过节,男方须向女方送衣服、果包等礼物,俗称“送节”。男方选择良辰吉日,再请媒人将“吉期红帖”連同红包、糖果等礼物送到女方家,俗称“报日”。迎亲时,男方“起亲”,给女方送猪肉、大米、鱼等18样礼品,封红包,多者128个,少者42个。男方雇喜轿一辆,轿门贴红联,男方书上联,女方配下联,轿顶贴“吉星高照”四个字。轿内放公母鸡各一,公鸡归轿夫,母鸡归女家,俗称“离娘鸡”。迎亲是,还要组织仪仗队、锣鼓队。仪仗队24人,手擎高脚,灯笼、旗纹、帐伞等导前,锣鼓队殿后。女方“发亲”时,新婚母女大哭,旁观妇女陪泣。新娘上轿前着青衣裤,青纱罩面,小弟陪轿,轿到男方门首,新娘去青衣裤,青面纱,着大红吉服。新娘到男家门时,要鸣鞭炮,堂官杀拦门鸡,撒盐米谷避煞。门首挂米筛,镜、尺、剪驱邪。新娘下轿时,接亲娘持剪刀向新娘周围转三匝,背新娘出轿,举伞遮盖,不见天,至正堂,新郎斜披红绸,宗伯先生司仪,先拜天地,后拜祖宗,三拜父母长辈, 最后夫妻对拜,俗称“拜堂”。再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宗伯先生用红枣撒入红罗帐内,歌唱东、南、西、北、中赞詞。女家送亲者,称为“上宾”,男家设盛宴款待,菜料忌姜、葱。席间专人司巾,司茶,司烟酒。上宾回程前,有的地方复开席,酒肴更丰,俗称“吃倒席”。有的兴吃“拦门酒”,各地不一。席后,新郎拜送岳丈及长辈,岳丈要回赠红包,俗称“拜草”。再吹吹打打送上宾回程,上宾回馈赏银。晚上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入洞房,吃新娘茶,尽情逗戏,谓之“三日不分大小”,忌妊妇、来月经妇女入洞房。最后燃鞭炮送睡。第二天早,新娘向婆婆交“落红”手巾证明是处女。7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婚姻法,男女婚姻自主,婚礼从简。进入80年代,礼仪方面复现古风,同时出现旅游结婚等新式风俗。 


    禁忌
    耒阳农民在农事活动中讲究时忌、日忌、月忌。   
    每月农历初五、十四、二十三称“月忌日”,忌串亲、迁居。每月初一、十五日,忌施肥,捡野粪。还有时忌,如卯时忌饮酒(空腹饮酒易醉,酉时忌骂妻(一夜受孤凄),清晨忌讲鬼怪,晚上忌吹口哨(会引蛇出洞),夜间一晚忌鸡叫。
    三都、上架一带有月忌之习。流传“四不检”,即正月不捡鹰啄鸟,二月不捡抱鸡婆,三月不捡江边鱼(怕涨水落水),四月不捡水打秧(大水吹来的秧苗不纯)。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