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耒阳市志(交通邮电编)

耒阳市志(交通邮电编)

关键词:耒阳历史,耒阳市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耒阳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0734zx.com
  • 感谢 lei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761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汉晋时候,耒阳县境内就有驿道。明代沿驿道递增铺,清乾隆五十年(1785)添设驿站,清末,始设邮政机构。民国16年(1927),衡郴公路耒阳段竣工通车,民国24年(1935),粤汉铁路耒阳段开始运行。水路可通航的有耒水、舂陵水、淝江和敖河。尽管水陆交通方便,但在民国时期,因战乱频繁,经济不振,交通邮电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耒阳的交通邮电事业有大的发展。1955年修成小水至新生煤矿16.8公里路。1958年大修公路。1967年建成耒阳至新生煤矿地方铁路,1970年修成横跨耒水的耒阳大桥。至1990年,全市有公路1555公里,其中国道57公里、省道66公里、市级道296.4公里乡道1043.5公里,专线92.1公里。铁路线122公里(外有厂矿货运线9公里)。公路和铁路分别为民国时期的13.15倍和2.16倍。邮电机构遍城乡,除市邮电局外,下设邮电支局14个,邮电所36个,邮政代办处6个,邮路长1260公里。农村投递线路110条,共4870公里;市区投递线路5条。市区电话接续和电报拍发实行自动,长途电话和农村电话实现载波化。
  第一章
    交通
    第一节 机构
    市(县)机构
    清代,县设总驿铺于城邑南门外,总管全县驿运交通。县境内下设驿铺31个。各铺均有夫役、马匹,负责传递文书及过往官员商旅的交通食宿。民国33年(1944)9月县政府建设科,兼理全交通。1949年3月,改称第四科。1950年县人民政府内设建设科,兼管交通。1954年8月,改设交通科,专管全县交通。1968年改称耒阳县交通运输管理站,1971年更名为耒阳县交通运输指挥部。1973年5月复立县交通局,1987年2月改称耒阳市交通局。管量全市交通行政。1990年,市交通局下属机构有公路管理站、交通运输管理所、市运输公司、市汽车运输队、市汽车修配厂等单位。
    驻耒交通机构
    湖南省衡阳汽车运输公司耒阳分公司  其前身是民国16年(1927)湖南省公路局设立的耒阳汽车站,1958年与耒阳运务段、车队、保养厂合并,组建耒阳汽车管理站。1959年改建为耒阳汽车中心站(管辖有安仁等汽车站),1988年改为湖南省衡阳运输公司耒阳分公司。1990年辖有83客车队、93货车队、汽车保养厂、汽车站装卸队、劳动服务站等单位,有客车63辆、货车36辆。
    耒阳车务段  1983年元月,由衡阳车务段划出,成立耒阳车务段,隶属衡阳铁路分局,1986年撤销衡阳铁路分局。下设段长办公室、运输安全室、业务室等机构,机关职工94人,除管辖京广线耒阳境内6个车站外,还有境外从周家坳到大冲章各站。1990年10月,耒阳车务段撤销。
    永耒铁路管理处  1967年成立耒新铁路管理处,1975年与白沙矿区铁路工程处合并,称湖南省永耒铁路管理处,属白沙矿务局领导。设有生产、运输等科室和车务、机辆、电工3个段,管辖永耒地方铁路10个站所。拥有包括铁路勘测、设计、基建、机车修理、营运管理等整套机构和设备。
耒阳港航监督 1953年建立耒阳航运管理站。1956年,改为耒阳航运中心站,辖安仁、宜章、桂阳、永兴、耒阳5县航政。1963年,划归耒永运输公司兼管。1981年并入郴州地区港航管理监督所。1984年,改名为耒阳港航监督站,同时成立耒阳船舶检验站,两站合署办公。设的办公室、财务室、船舶检验室和港航监督室。
    耒永运输公司  1959年,由耒阳、永兴两县木帆船合作社组成,归郴州地区领导,1983年移交衡阳市管辖。1990年,公司内设科、办、处等16全工作部门,下辖的灶市港务处,造船厂等单位。拥有船舶422艘,职工2400余人。
    耒阳市公路段  民国33年(1944),衡阳市公路局设耒阳运务段。1950年1月,耒阳运务段改为耒阳分段,下设3支段,管理衡阳、耒阳、永兴境内公路养护。1958年,部曾与耒阳汽车站等单位合并成立耒阳市汽车管理站,1959年又分出单位独建制。1963年起,只养护耒阳境内公路。1970年1月,与耒阳县地方道路养护队合并,改称耒阳县公路段(今耒阳市公路段)。1990年,公路段下设4股及公安派出所、养路费征收让等机构管辖36个工班,有职工287人,养护公路3299公里。
   
第二节    驿道    乡道
    一驿道  乡道
    汉晋时候,由京城入广东必经耒阳,在县东北40里处设有方田驿(现高炉乡龙王庙),至唐代开辟梅岭大道后,此驿遂废。清乾隆年间北京通向广州的官马大道途经耒阳,在耒阳往东南方向有一支线,经永兴、资兴、汝城计350里广东仁化。在县内,则有东、南、西、北、西南5条驿道通往四邻各县:东驿道安仁县界80里,南驿道至永兴县界50里,西驿道至常宁县界60里里,北驿道至清泉县(今衡南县)界55里,西南驿道至桂阳州界70里。到民国时期,这些驿道多被利用来作为乡道或公路的路基。
    石板路
    民国时期,由乡民自动募资和出力重修石板路。一般为集镇间主要道路。主要石板大路有6条,右东自县城东门起,至观音阁与安仁县交界,全长80里;左东路自东门起至坪田分界这亭与安仁县羊际坳交界,全长100里;南路自县城西门起至党田与桂阳县交界,全长80里;西北路自县城北门起,至栗山塘,隔河与常宁县相望,全长60里;北路自县城北门起,至大河边,隔河与衡阳江口(今属衡南县)相望,全长70里。1958年后,这些石板一部分被改成公路,也有的因其石板被启作它用,现存石板路极少。
    乡道
    抗日战争期间,为适应战争需要,耒阳掀起修建乡道高潮,一般比石板路宽1至2倍,泥碎石结构。至民国35年(1946年),全县共有乡道896里,以县城为辐射点。可直达全县25个公所。新中国建立后,这些乡道有的改建为公路或机耕路。有的则保持原状。
  
  第三节 公路
    公路建设
    民国16年,(1927)衡(阳)郴(州)公路耒阳段竣工,境内长》58.45公里。民国26年,建成耒(阳)安(仁)线,境内长44.35公里。民国31年建成梅桥至青麓塔3.5公里的乡村公路。3条线路都是沙石路面。
    1954年,先后兴建耒(阳)常(宁)公路花石坳至余庆路段和早(禾冲)枫(冲)线。1955年修建毛上线(毛家坪至新生)。1958年提“全民办交通”的口号,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大修公路,先后修建县道9条,至1962年完成5条81.5公里,其余仅完成路基。1965年,建成省道耒常线余庆至南京段。至此,境内有新建省道13公里,县道5条96.5公里,专用公路8条(段)长81.3公里,乡村公路20条115公里,改成沥清路面。1970年底,境内已有衡郴线耒阳段、早枫线、毛上线等4条(段)85.98公里长的公路铺成沥清路面。1977年,有县道11条140公里,乡村公路78条309公里。
衡郴线耒阳至灶市五股道城区地段交通经常阻塞,1981年湖南省公路局投资519.89万元,建勤工日180万个。
    1990年底,全市有国道一段57公里,省道二段66公里,市道20条296.4公里,专用公路10条92.1公里,乡镇村道公路217条,1043.5公里,共计总里程1555公里。其中油面路8条(段)108.58公里,占6.98%,中级路面542.5公里,占34.89%;未上等级路面903.92公里,占58.13%,通客运班车591.53公里。
    二、公路客运
    民国前期,耒阳陆上客运以轿子、人力车、畜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民国16年(1927年),衡郴段管理处经营衡郴线客货运输,耒阳出现汽车客运,每日有过往班车4次。民国28年,开通耒阳至茶陵长途运线,境内设有车站2个,代办站3个,售票所1个。是年,湖南省政府播迁耒阳,县城、灶市出现人力车公司6家,自行车出租行2家,营运于灶市至县城。民国32年,第一辆私营客车与耒阳站客车,同时运行于县城与灶市之间,从事城区客运。同年,由交能部东南办事处(驻衡阳)开通耒阳至江西铅山、上饶、浙江云和3条客运线,营运里程3098公里,民国33年,日军侵占耒阳,汽车客运中断。民国37年,耒阳运务段恢复耒阳至茶陵客运,衡阳开通衡阳至界化陇、宜章客运线途径耒阳,每日对开班车一次。
    新中国建立初,耒阳汽车站(原耒阳运务段)有客车3辆,经营耒阳至茶陵、界化陇2线长途客运和县城至灶市公共汽车运输;暂住耒阳的湘运衡阳总站九车队六队队,开通耒阳宜(章)、耒衡(阳)、耒茶(陵)、耒(阳)(南)岳、耒界、耒郴桂、耒攸醴长途线。1953年汽车客运由耒阳站独家经营,保留耒阳至茶陵长途客运。1957年开通东湖至玉水龙8公里的农村客运线,因路况不好,运行8个月停开。1960年,先后开辟农村客运线58条90.1公里。1977年,农村客运线增至27条。次年,城区公共汽车客运由县人民汽车公司(即今公共汽车公司)经营1986年,运输市场逐步开放,全民、集体、个体、客运户车辆及企业事业单位的通勤车相继投入运输市场。1987~1988年,先后成立耒阳市运输公司、耒阳市汽车队、西关客运公司、梅桥客运站。长途和农村客运仍以湘运耒阳公分司(原耒阳汽车站)为主,市区交通由公共汽车公司和个体出租汽车包揽。1990年,全市有各种机动营运客车352辆(其中大客车110辆、小型客车242辆、特种车67辆),共有客运线80条3255公里。其中长途客车20辆,开行耒阳至安仁、攸县、茶陵、安平司、永兴、郴县、常宁、衡阳市、祁东、长沙10条定点线和耒阳至南岳1条季节性线路,共1038公里,日对开25个班次;农村客运车90辆,客运线70条2217公里;除沿途停靠点外,设有6个农村车站和2个代办站,初步形成了城乡客运网。年客运量939万人次,比1956年增长147.3倍,个体户出租小车主要行驶于耒阳至遥田、新市、肥田、白沙、小水、公平等乡等镇,客运量无确切统计。
 
耒阳市部分年份汽车客运情况表
                   单位:辆、万人次、万人公里

年度
车辆数
客运量
周转量
 
年度
车辆数
客运量
周转量
1952
3
8
 
 
1975
21
183
3064
1955
3
8
145
 
1978
34
290
5021
1958
3
31.2
733
 
1980
48
494
8664
1960
5
24.6
926.8
 
1985
70
707
13311
1962
6
59.3
1113
 
1986
77
800
13634
1965
8
79
1203
 
1987
79
117
14730
1968
7
35
1290
 
1988
107
1105
17142
1970
10
83
1769
 
1990
352
939
21510
1972
14
155
2463
 
 
 
 
 

    公路货运
    民国16年(1927),衡郴公路通车以后,即办理货运。但因运价昂贵,托运者少。抗日战争时期,货运增多,湖南省政府作和省属机关播迁耒阳。经耒阳汽车工会注册的各类汽车达70辆,湘粤、湘桂、湘赣、公路线经营货运较多。日军侵占耒阳时,货运中断。1950年,耒阳汽车站有货车3辆,9.5吨位,1951年货运量为6000吨,周转量为30万吨公里。次年,驻耒阳的湘运衡阳总站九车队六分队7辆货车参运。1953年后,汽车货运归耒阳汽车站独家经营。在城乡短途运输,板车和独轮车仍为主要工具。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缺乏油料,部分车辆停运。1956~1970年,厂矿、物质部门相继组建货运汽车队,有货车58辆,对内运输。1978年,市内货运单位增至3个,货车增至71辆,年货运量和周转均为1970年的1.7倍以上,1979年后,乡镇、街道企业车辆和单位自备车辆以及人体运输户增加,减少了运输单位的货运量。1986年,机关、厂矿、物资部门货车增长到646辆,货运量262万吨。交通部门有货车74辆,货运量为25万吨。1990年,湘运耒阳分公司车队4家货运企业,有货车95辆,占货车总量数6.7%,货运量28万吨,比1978年减少40.5%%,比1988年增加28.57%;厂矿物部门货车1072辆,货运量203.5万吨;个体户货车247辆,货运量39.5万吨;大小拖拉机3056台及四轮103辆,货运量624万吨。
 
耒阳市部分年份公路货运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万吨公里

年度
吨位/车数
货运量
周转量
 
年度
吨位/车数
货运量
周转量
1951
/3
0.6
30
 
1978
310/71
47
1523
1959
141/43
12.3
641
 
1980
332/83
35
1299
1962
127/34
9.8
329
 
1983
315/77
25
1119
1965
135/34
20
676
 
1985
286/65
24
905
1970
164/41
26.9
875
 
1987
649/95
35
1934
1975
216/50
31
1126
 
1988
670/100
20
2094
1977
258/58
42
1312
 
1990
9466/1414
895
14241

    铁路
    一、线路
    光绪二十七年(1901),粤汉铁路(今京京广线)开始兴建,其中耒阳段于民国22年,(1933)7月动工。北起瓦园站南端,南至今1853线路所北端,长55.25公里。自北而南设哲桥、耒阳、小水铺、公平圩4个四等站。除耒阳站有3股道和1条下河线外,其余各站均为两股道。从公平北站端至采石场(今450仓库)修建一条长1.686公里的专线,运输铁路所用碎石。
    1959年11月,为了开发白沙煤田和煤炭运输,由湘永煤矿和新生煤矿联合勘探、设计,耒阳组织民工兴建耒新线等3条支线组成的永耒地方铁路。次年,京广线因车次增我,于境内增设浪石坪和段家庄让车备车用站。1961年建成京广线瓦园至遥田用专用线,长13.063公里。1967年,北起京广线浪石坪站,南至新生白沙煤炭伍家冲的耒新线竣工,长27.143公里,设有珠矶滩、工农、红卫、红星、新生等站和白沙线路所,是年起,先后动工兴建与京广线相接的3条专用线,长1.705公里1971年建成小水采石场至小水铺站专线,长5.815公里,1973年建成哲桥外贸仓库至哲站专用线,长1.345公里和永耒铁路地质学(矶滩)龙(塘)线和白(山坪)南(阳)线、于1974年建成竣工。珠龙线长9.432公里,设有龙塘站、星子线路所。白南线长5.471公里,设有白山坪、南阳镇。
    1978年,衡(阳)广(州)复线开始兴建。耒阳段于次年动工。1984年兴建耒阳电厂至耒新线珠矶滩站线专用线,1985年竣工,长2.32公里。1988年10月,衡广复线耒阳段建成通车,长52.69公里。在兴建衡广复线的同时,先后对哲桥、小水铺、公平圩和耒阳站进行改建和扩建。其中耒阳站由1955年的三级站升为二级站,内设下行线3股道,上行线6股道,有调车机1辆及供应列车用水设备,为京广线耒阳段中心站。1990年,境内铁路正线122公里(总长131.048公里,京广线只记单线里程),为1949年的2.16倍。
    铁路客运
    1949年10月前,粤汉铁路每日过境快、慢和混全旅客列车3对,发送旅客的车站有耒阳、哲桥、小水镇、公平圩(均为四等站)。1949年10月后,过境快、慢车7对,其中在耒阳站停靠的快车3对、慢车4对。其它各站只停靠慢车。1952年四站旅客发送量共12.93万人次,耒阳站占63.2%。1961年旅客发送量(不含新增的浪石坪、段家庄两会让站,下同)达71.63万人次,比1952年增加4.54倍。
    1967年沪耒铁路耒新线开始客运,日行普通客车1对,沿线办理客运的有5个站。1975年永耒铁路珠龙线和白南线开始客运,日行普通客车2对,沿线办理客运5个站(所)。1979年境内旅客发送量增至98.24万人次(含永耒地方客运),0 1961年的1.37倍,其中永耒铁路占31%,1980年后,随时着政策的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个体商贩增多,客流量增大,京广线日过境快车12对,其中在耒阳站停靠的9对,普通客车3对,1988年全市旅客发送量127.56万人次,比1979年增加12.96%。其中耒阳站103.22万人次,占80.92%。
    1990年火车提高票价,中短途旅客改乘汽车,境内火车旅客发送量下降为63.48万人次(其中永耒线39万人次),比1988年下降50。24%。
   
耒阳市境内京广线部分年份旅客发送量
单位:万人次

年份
耒阳站
哲桥站
小水镇站
公坪圩站
合计
1952
8.17
0.9
1.14
2.72
12.93
1952
13.04
1.63
2.19
4.01
20.87
1957
19.69
2.25
2.93
5.15
27.29
1960
32.95
3.48
5.38
7.60
49.77
1963
31.55
4.74
8.56
1.06
45.91
1979
74.58
7.20
7.79
8.67
98.24
1981
81.41
8.37
9.12
9.65
108.55
1984
88.22
11.33
9.59
11.19
120.33
1986
99.48
8.68
9.42
11.87
129.45
1988
103.22
6.41
7.44
10.49
127.56
1990
54.86
2.22
1.92
4.48
63.48

    三、铁路货运
    1949年10月前,粤汉铁路在耒阳过境的货车,每天3对。耒阳站每月约有10个车皮装运货物,以发送谷米和少量生猪为主,货物到站多是食盐等。1949年10月后货运量逐渐上升。1952年为49.74万吨,其中发送量47。43万吨,发送煤炭21.2万吨,占发送总量的44.7%。1957年增至94.02万吨。1960年耒阳定为煤炭装运基地,沿河煤炭转运至灶市装车外运。1968年耒新线开始货运,以运煤为主。煤炭运到浪石坪站,再由耒阳站编排发出。1972年,耒阳站发运煤炭118.71万吨,占全县发货量的68.62%,比1952年发运量增长4.6倍。1957年起,珠龙线、白南线相继营运。1979年境内货运量245.88万吨,其中发送量上升到200.56万吨。(人煤炭为155.61万吨,占77.58%)。此后,运量大致稳定。1981~1986年,粮食发送量增加。6年中发送16.89万吨,年均28150吨,1988年,京广线境货车为36对,永耒铁路货车达10~14对,货运量255.68万吨,其中发送量206.8万吨,占80.9%;到达量48.88万吨,占19.1%。在发送总量中,耒阳站台79%;煤炭占68.5%。1990年货物发送量189.1万吨,其中耒阳站164.61万吨,占87.04%。发送货物以煤炭为主,次为矿产品、生铁、农副产品;到达货物有建材、机械、农药、化肥和生活用品。
 
耒阳市境内京广线部分年份货运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货运总量
发送量
到达量
合计
占 %
其中耒阳站
合计
占%
小计
占发送量%
1951
32.34
30.03
92.85
22.67
75.49
2.31
7.15
1953
46.75
43.99
94.10
30.07
68.35
2.76
5.90
1957
94.32
87.69
93.27
76.27
86.97
6.63
6.73
1960
169.36
153.15
90.42
138.97
90.74
16.21
9.58
1963
105.56
89.79
85.08
78.80
87.76
15.77
14.92
1979
245.88
200.56
81.57
174.10
86.80
45.32
18.43
1981
211.28
176.33
83.49
155.79
88.35
34.95
16.51
1983
241.31
198.71
82.34
167.93
84.51
42.6
17.66
1986
245.35
209.08
85.21
180.79
86.46
36.27
14.79
1988
255.68
206.80
80.88
163.96
79.28
48.88
19.12
1990
259.32
189.10
64.66
164.61
87.04
103.22
35.34

    附:耒阳火车站简介
    耒阳火车站位于灶市街。民国24年(1935)建,3股道。抗日战争中,站房被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4股道,并建一、二站台及下河线。原为四等站,1955年改为三等站台票。1961年增建货物线1条及货物站台、仓库、仓库站台、雨棚、露天堆物场等。1987年底修建京广线复线时,将站场向南延长约300米,向西填宽2股道土方,除保留货物线、下河线、简易地道外,其余全部拆毁重建。现有下行线3条、上行线6条,有供水设备,货场装有电动吊车、10吨门式起重机、液压单斗载重机等机械设备。每天有3对普客、9对快车停靠,过境货车36车。1988年定二级站。1990年11月,有职工568人,客货发送量分别占境内京广线各站总数的86%%、87%。
    水路
    航道
    耒水流经境内15个乡镇,长122公里。水势涨易落,河床除灶市地段有少量礁石外,余多为河沙卵石,枯水期水面宽100~250米,航道宽16~20米水深0.5~0.6米,四季可航行10~30吨级船只,是耒阳主要船道。从南至北,主要支流有淝江、小水、敖山河(又)名浔江)马水,曾可部分通航。后因多年泥沙淤塞,大多不能航。淝江的宽里渡至淝江口10公里河段,因修拦河坝提高水位,可委节性通航10吨船只。
舂陵水 俗称幸茭河,流经境内66公里,河面宽80~200米,枯水期河宽10~20米,水深0.4~0.6米,原可常年通航。自196年起,上游多处筑坝,特别是1970年欧阳海水库建成后、中、下游缺水,只能季节性通航。
    航道养护
    清代和民国期间,耒阳的河道处于自然状态,浅滩搁船来已,纤路杂草丛生,无人修整。1953年4月,一船工在上堡地境纤路行船站(耒阳河道属该站的管辖)组织民工,修整白头狮至黄泥江28.5公里纤路。砍除阻碍纤路的杂木200多株,开挖土石方220立方米,架纤路桥13处,共用劳动力954工日,1956年,郴县专署成立耒水航道整治委员会,分设耒阳、永兴、工程指挥部,对永兴至耒阳66公里航道采用以疏浚炸礁为主,辅发导洪筑坝的方法进综合整治,共组织1769人分段施工,整治险滩44处,完成炸礁4640立方米、疏浚砂石31040立方米。1959年湖南省航运局于耒水航运工程处,拨款11.5万元,整治永兴塘门口和耒阳大河滩、清水铺、灶市等河段重点险滩19处,同年,组建耒水养河大队,开始对航道进行经常性的整治与疏浚。1966年,在上堡仙滩修建东方红水轮泵站,因工程质量低劣,船闸漏水、大坝左岸倒塌,耒水养河队在驻军配合下,将该坝轮泵基坑炸宽至20米,同时设一堡险滩照料站,配置绞滩机一台,作控制性通航。1970年郴州地区民运处和耒水养河队、耒阳航管站拨款13.5万元,再次整治东方红河坝,壅高水位,降低流速,至1972年恢复自由通航,此后,航道养护主要是整治和疏浚河滩。1959~1990年,共整治险和疏浚险滩98处,筑块石坝64座,整治闸坝两处,渡槽1处,修建淝江渠化工程1处,耒水航道耒阳段水深由1949年的0.5~0.6米。增加至0.8~1米,辅发航标设施,可常年通航30吨级钢质船和一拖四(一轮拖四艘)载重80~100吨船队。
    水上客运
    耒阳水路交通较便,从耒水乘船,南可到郴州,北可入湘江至长沙,越洞庭达长江,唐大历五年(770),诗人杜甫曾乘船溯耒水而上到达耒阳。民国前期,商人经商、学士赴考,多以塔木帆船出境。1956年,耒阳、永兴县运输合作社筹建客运,1958年将一艘货船改装成客轮,可载客40人,营运于永兴白狮至耒阳灶市之间,因要件损坏,仅运行3个月,次年,耒阳县运输人民公社开辟灶市至大河滩、灶市至新市两条客运线(客轮2艘),年客运量1.8万次。永兴县运输人民公社也恢复白头狮至灶市客运,因乘客不多而停运,1960年耒水运输公司成立,客运由公司帆船大队经营,装配煤气发动机客轮3艘,330个座位,年最高客运量为6.2万人次,后因公路客运发展,航客运源减少,于1965年停运。次年起,永耒水路客运由永兴县运输公司独家经营,当年经营永兴县城至耒阳黄泥江客运,因业务不景气,客运时断时续。1971年永兴县运输公司建造造客轮2艘,各有座位110个,从永兴县城至灶市,每天对开一班次,1972年,客轮增至3艘,客座位共370个,年运客量13.3万人次,1984年又增加客轮一艘,可载客200人。次年,永兴至灶市,每天对开两班。并以两艘客轮运行于黄泥江至灶市、大河滩至永兴河段,每天往返一次,年客运总量47.5万人次,不历年最高水平。1988年,永耒线每日保持4艘客轮运行,境内沿线停靠点有大河滩、陶洲、黄市镇、清水铺、前进港、淝江口、泗门洲、白沙、珠矶滩、灶市,年运客量29.8万人次,年转量363.1万人公里。1990年客运量46.03万人次,周转量718万人公里。
    水上货运
    耒阳水路货运以煤炭为主,次为木材、粮食、茶油、棉花。民国6年(1917),全县有18个商矿,年产1.9万吨煤炭,全部由水路外运,当时全县有民船3000多艘4000多吨位。民国19~21年,先后发展煤矿公司30多家,年产煤12.4万吨,大部分永运外销。至民国30年,全县有民船1381艘,1.6万多吨位。船户集居沿河一带,其中大河滩、陶洲、淝江口、泗门洲、白沙等地船户以运输煤炭、土纸的居多,新市船户以运输粮、油、棉的居多。后因日军侵占,境内船舶大多数被烧毁炸沉,仅乘下600艘,7000多吨。
    1951年,耒阳有民船489艘,8868吨位,年货运量5.1万吨。1956年6月,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成立,有社员1457人,帆船524艘,5976吨位,年货运量13.5万吨。1959年7月成立耒水运输指挥部和郴县专区煤运指挥部,固定耒阳安排3000吨位船舶为业煤运船,并从外港调入煤运船4500吨。1960年8月,耒阳、永兴两县运输人民公社合并为郴州专区耒水运输公司。1962年1月,成立大耒阳木帆船运输社(1976年更名为航运公司)。境内两家永运企业有船舶1074艘,14587吨位,年货运量84.7万吨。1966年后,永耒铁路逐步建成使用,煤炭改由火车运输,加之上堡拦河坝碍航,水路货运开始衰退,1967年开始有2艘机货船参运。1970年,两家企业船只减为830艘,11722吨位。年货运量降到52.58吨。此后,着力发展机械设备,提高运力,运量有所回升。1971~1978年,年均货运量63.69万吨,较1970年增加21%。
    1978年后,乡镇企业运输船队,个体船户不断发展。为搞活运输,耒水运输公司和耒阳航运公司采取内港和外港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调度,增加货源。1986年,上游东江水电站关闸蓄水,下游遥田电站复工,耒水流量剧减,至次年2月,内港停航半年。此后,船只大多在外港营运。1988年,两公司共有水运职工2707人,船舶575艘,11690吨位(内机船155艘,2340.48千瓦),组成37个运输队,有三分之二的运力在湘江、长江及滨湖营运,是年货运量73.21万吨,乡镇企业及个体船只233艘,也多在外港运行,1990年,两公司货运量41.73万吨,比1988年下降43%。
 
耒水运输公司、耒阳航运公司部分年度船舶运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万吨公里

年度
船舶总数
其中:机货船
货运量
周转量
  艘
吨位
吨位
千瓦/小时
1961
1107
10200
 
 
 
98.72
3779.50
1965
1062
14370
 
 
 
92.30
3266.30
1967
846
11727
2
95
5152
76.51
2544.12
1970
830
11722
18
285
309.12
52.58
2206.78
1975
729
11315
133
2351
1957.76
61.63
4161.50
1980
644
11053
133
2632
1957.76
52.89
3842.19
1985
633
12049
140
3220
2014.95
64.59
6974.73
1988
575
11690
155
8279
2340.48
73.21
7607.12
1990
488
9574
151
4545
2280.60
41.73
6128.61

    第六节   桥梁    渡口   逐道
    一、桥梁
    明嘉靖年间,境内有古桥60座,分石墩木面、石墩石梁、石料拱桥三种结构,以石料拱桥居多。清代,部分古桥被损坏,新建的鳌山庙的鳌王桥、芭蕉圩的芭蕉桥、夏塘圩的遇仙桥、水东的义渡桥、石壁万的接武桥、大陂市的狮角桥、平陵的仁济桥、平陵的仁济桥、盐沙铺的石桥、淝江口的永济桥。民国年间,修铁路、筑公路,沿铁路、公路修建一批公路、铁路桥。公路桥为石墩木面结构,载重能力仅15吨。至1949年,境内有各种桥梁86座。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部分古桥被改为公路桥梁。1967—196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白沙铁路大桥。1970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悬链线又曲拱形的耒阳大桥。至1990年,保存较完整的古桥,有杜陵桥、上架桥、永济桥、青陂桥、遇仙桥、石桥、肥田桥、竹塔桥、镇江桥、大路桥等;公路桥92座,总长2119米,其中大型4座、跨铁路立交桥4座;铁路桥座26座,总长1527.08米,其中大型2座、中型19座、小型5座。
附:大桥选介
    白沙大桥  系永耒铁路珠龙线跨耒水桥梁,1967年12月动工兴建,1969年竣工,共投资89.2万元。桥长305.07米,11孔,桥面两侧有人行道及栏杆,两端有哨所,桥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耒阳大桥  位于市区东北部,横跨耒水。是耒安公路线(1817)一座重要桥梁。1970年2月26日动工,同年12月26日竣工。共投工15万个,造价108万元。系混凝土悬双曲拱桥。主孔6拱,每孔跨径43米,附孔1拱,跨径7米。全长308.99米,桥高21.8米,桥面宽10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汽车18吨,挂80吨。
    耒阳电厂公路桥  位于市区南部,横跨耒水。1984年元月动工,1985年元月建成。造价180万元。系实腹式双曲拱桥,共3孔,每孔净跨76米,全长259米,高15米,桥面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汽车20吨,挂100吨。
    耒水大桥  位于泗门洲镇新渡刘家村东北侧。系耒阳电厂铁路专用线跨耒水桥梁。1984年9月动工,次年9月竣工。造价260.65万元。全桥10孔,每孔跨径32米,共长337.9米,为预立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大桥南端衔接,横跨毛上公路的立交桥1孔,跨径8米,桥长10.27米,为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桥梁。两桥面宽11.05米,两侧人行道各1.55米。
    遥田电站公路桥  位于遥田镇新建村,系横跨水渠的双曲拱桥。1979年动工,因资金筹集困难,同年停建。1986年复工,1988年8月建成,造价90万元。桥长117米,高13.5米,两孔,每孔跨径45米。车行道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荷载汽车18吨,挂80吨。
    遥田电站大坝公路桥  此桥属于拦河坝土建工程的一部分,为解决拦河坝本身运行(即拦水闸门的起吊和安装)和新市区南北交通而建。桥长310.5米,桥宽8米,桥边人行道2米,27孔,孔长11.5。荷载重量60吨。1976年动工,1988年竣工,投资55万元。
 
耒阳市境内1990的年主要公里路桥一览表
单位:米

桥名
坐落地点
全长
每孔跨径
建成日期
桥型
白洋桥
梅大线:白洋渡
26.6
3.7
3.3
1
5.7
1925
料石拱
星娇桥
京深线:大和圩乡莲花村
22.06
12
6.2
1
9.5
1927
石拱
樟田桥
<, DIV>京深线:哲桥镇樟田村
,
20.7
12
4
4
6.91
1927
砼板
石洋桥
京深线:哲桥石洋铺
25
12
5.5
1
16
1927
板工梁
栗塘角桥
京深线:哲桥镇栗塘角村
26.1
12
2.6
1
13
1927
板工梁
狗脚湾桥
京深线:花石乡江里村
25
12
6.7
1
10
1927
石拱
钟家桥
京深线:花石乡江坡村
27.12
12
5.3
1
6.1
1927
石拱
云峰桥
京深线:小水镇农科村
21.12
12
4.1
2
13
1927
丁型梁
梧桐桥
京深线:公平圩镇梧桥铺
24.06
12
4.1
1
13
1927
丁型梁
东湖桥
耒安线:东湖乡坳山村
21
7
4
2
4
1937
石拱
观音阁桥
耒安线:枫泉乡观音阁
21
7
2.7
1
5
1937
石拱
胜利桥
耒常线:余庆乡田升村
23.5
7
8
1
18
1958
双曲拱
贯武桥
竹坪线:芭蕉乡敖山村
50
6.5
6.5
2
20
1958
双曲拱
郑家祠桥
竹坪线:马水乡新田村
50
6.5
4
10
3.5
1958
砼板
许家桥
葵上线:三都乡双红村
44
4.8
5
3
5.2
1958
石拱
李家桥
董大线:李家桥
41
4
4
5
6
1958
梁板
元峰冲桥
元大线:夏塘镇新江村
66
7
12
6
7
1960
石拱
大陂市桥
元大线:大陂市
79
6.8
12
5
13.1
1964
料石拱
仙人桥
南和线:南京乡南京村
33
8
11
1
21
1965
双曲拱
洲陂大桥
江洲线:洲陂乡洲陂村
45
6.6
4
1
21
1965
料石拱
耒阳大桥
耒安线:市区
308.99
10
21.8
6
43
1970
双曲拱
肖家桥
南和线:南京乡南京村
33
7.5
11
2
11
1974
石拱
喇叭冲立
交桥
107线:哲桥田园村
24.6
6
8.5
 
 
1974
钢筋混凝
土跨
磨形桥
余长线:磨形水库
21.5
6.2
2.5
2
6.5
1975
双曲拱
上湾桥
长胜线:下庄上湾
23.3
4.3
5.7
1
13.8
1978
块石拱
狗脑堰桥
浔亮线:狗脑堰
46.2
6.5
4.6
5
4.8
1978
块石拱
石岭桥
元万线:大石岭村
40
6.5
3.3
4
7
1978
料石拱
南旺沟立
交桥
107线:公平圩镇
47.26
12
10
1
19
1982
钢筋混凝土
府家桥
石大线:黑山背   
20
6
4
4
7.5
1982
块石拱
下花桥
石大线:花桥大湾
24
7
3.5
1
5
1984
料石拱
上花桥
石大线:花桥大湾
23
7
3.5
1
16
1984
料石拱
电厂公路桥
电厂专用公路线:市区
259
10
15
3
76
1985
实曲式双曲拱
向阳桥
亭水线:李家村
22.9
4.6
2.5
3
7
1986
块石拱
万人亭立
交桥
107线:三架乡锡里村
41
12
10
1
35
1988
块石拱
小水立交桥
107线:小水镇小水村
40.86
12
10
1
35
1988
钢筋混凝土跨
遥田跨渠公路路桥
遥田镇建新村
117
10
13.5
2
45
1988
钢筋混凝土跨
遥田电站大坝公路桥
遥田镇建新村
310.5
10
 
27
11.5
1988
钢筋混凝土跨

耒阳市境内1990年铁路桥梁一览表

桥名
铁路线及中心里程
桥长
建成时间
哲桥(下行)
京广线:K1810+607
25.6
1935
西庄(下行)
京广线:K1825+751
59.6
1935
石峰(下行)
京广线:K1826+260
48.3
1935
东洲(下行)
京广线:K1829+721
47.3
1935
石溪(下行)
京广线:K1833+729
42.7
1935
石桥
采石场专用线:K6+226
31.6
1962
刘家河
3591专用线:K6+226
28.1
1962
浪石坪
耒新线:K+303
62.1
1966
红卫南
耒新线:K16+502
20
1966
红卫北
耒新线:K14+414
26.8
1966
16米桥
白南线:K+86
48..91
1966
白沙大桥
珠龙线:K+300
305.07
1969
西庄(上行)
京广线:K1825+770
67.9
1983
石峰(上行)
京广线:K1840+323
34
1983
云峰(双轨)
京广线:K4+437
58.2
1983
谢家屋
京广线:K4+079
53.9
1983
耒水大桥
电厂专用线:K7+5.88
337.9
1985
东洲(上行)
京广线:K1810+598
41.2
1986
新哲(上行)
京广线:K1810+598
41.2
1986
细江
京广线:K1810+598
41.2
1986
老哲(双轨)
京广线:K1812+619
28.4
1986

 

 二、渡口

    汽车渡口   民国26年(1937),在耒安公路与耒水交错处(东岸水东江,西岸化龙桥)建造临时性码头,配木质渡船一艘,以人力渡运汽车。次年建造木质便桥通车,年内被洪水冲毁,恢复渡运。民国28年,调配汽油机轮一艘,取代人力驾木质船渡运。因该处河浅水急,于民国29年将渡运码头移于城南,配小火轮一艘。民国32年1月起,建造木质浮桥。民国33年耒阳沦陷前夕,浮桥拆毁。抗日胜利后,恢复人力渡运。民国35年,增设双车渡船和拖轮,并设渡务所。1950年,渡口由衡阳工务段耒阳分段管理,有职工6人。1954年起,属耒阳养护段管理。1963年,添置钢质渡船、连船跳板和夜航设备。1968年职工发展到33人,日渡汽车488辆。有连载3车的木质、钢质渡船各1艘,柴油、汽车油机拖轮各1艘。1970年12月26日,耒阳公路大桥通车,渡口撤销。
    行人渡口  清代,县内沿河设有义渡30多处。沿耒水有东阳渡、车水渡、淝水渡、白沙渡、新渡头、易口渡、水东渡、双洲渡、  洲渡、大陂渡、枫水滩渡、龙王庙渡、新市渡、肥田渡、百里渡、大河边渡等。沿舂陵水有罗渡、荫田渡、象江渡、雅江渡、东江渡、东江渡、烟洲渡、泌水潭渡、堡子口渡、杨家洲渡、早禾塘邓氏渡、    源王氏渡、白马渡、衡头渡。沿淝江有抄箕潭渡、水枧冲渡、泌水潭渡、堡子口渡、高滩度,淝江口渡。民国时期,境内的耒水和舂陵水河段及其支流有渡口80多处,各渡口都有义渡会,实行义渡制。50年代,耒阳各级人民政府,多次以对渡口进行普查整顿,并建立乡(镇)渡口管理委会(组)及管理制度。1954年,全县有人行渡口82处,渡江151人,渡船108艘;有义渡田3321.79亩,土32.61亩,铺房37间及少量竹山,共收租谷19.74万公斤,用于修船和渡工工资。1956年建成高级农业社后,田土归农业社,渡口经费无源,改义渡制为收费制,经费困难的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1988年5月,对全市人行渡口进行整顿,按行政村建立渡口管理小组46个,并实行渡口责任制。是年,有渡口54处,渡船56艘(其中机械动力船19艘),渡工66人。1990年有渡口57个,渡船59艘,渡工71人。
    三、隧道
    铁路隧道   1971年8月1日至12日,投资15.3万余元,建成境内唯一的“八一”隧道。位于永耒铁路白南线地段的南阳镇高塘湖村。全长67米,内坡度为6‰,出口轨面标高115.49厘米。
公路隧道    1978年8月至1981年1月,由湖南省、郴州地区和耒阳县三级交通部门投资9.4万元,分三期工程在万陶线风车口地段,建成境内唯一的一座公路隧道,全长127米,净高5米,净宽5米,为无筋混凝土结构,泥结碎石加混凝土路面。内设单车道,两侧为人行道。
 
    第七节    搬运装卸
    清人至民国初期,耒阳运货以水运为为,沿河港口码头较多。耒水耒阳段港埠码头有大河滩、陶洲、上堡街、黄泥江、清水铺、石嘴上、沈家湾、蚂蝗塘、易口滩、界石、淝江口、泗门洲、白山江、新渡头、灶市街、东门江、  洲、石铺湾、大陂市、遥田、高禾滩、新市街、肥田及淝江上游的一架桥、夏塘、元峰冲、水枧冲、高滩等28个物资集散港口,有石砌装卸码头50处,多数港口以集散煤炭为主,民国20后(1931)起,县城东门,化龙桥、当铺巷、金牛门码头和灶市先后成立箩行,从事搬运装卸,有300名工期,设箩头、助理各1人,箩头利用权势划分码头,对雇用挑夫进行剥削。自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业兴起后,耒阳的搬运装卸业务扩大到车站。民国38年9月,县城、灶市有搬运装卸人员1021人(其中火车站21人),年装卸量18万吨,全县肩挑背负作业,用的工具是箩筐、扁担、杠棒。
    1950年4月,耒阳县搬运公司成立,从事县城、灶市两地之间及其码头、汽车站的搬运装卸。1953年,有工人696人,年搬运量50万吨,1956年改名耒阳县搬运服务社,实行分行业搬运作业,固定16人从事汽车站的货物装卸。铁路各车站货物装卸,一直由铁路部门组织人员担负。耒阳站设有铁路装卸供应社,初时有装卸工40人,后随业务扩大,改为雇用临时合同工,1958年改名作业所,有装卸工800余人,下河线人力装卸改为站、皮带运输机装卸,公平圩、小水铺、哲桥等车站则由亦农人员从事装卸。耒水沿岸的新市街、大河滩、淝江口、黄泥江、陶洲等港口码头及乡镇的搬运装卸,则由附近农民组织搬运大队,有职工625人,年装卸量116万吨,1963年,恢复县搬运服务社,在新市港设搬运大队。70年代沈家湾、大市及新建的前进港先后建立栈桥溜斗式码头4个、轨道斜坡式码头2个,耒阳港购置了以装煤机为主的皮带运输机、拉坡机、平板车、台吊等29台,耒阳火车站装置了电动座吊、起重机和液压单斗装载机等设备。1983年,起,境内小煤窑相继兴起,矿山搬运业务扩大,但港口码头装卸业务却随着陆上运输的发展而逐步减少,多数港口被淘汰。1990年,全市有耒阳火车站装卸作业所及耒阳市装卸搬运运量237.82万吨(不含乡镇街道装卸搬运量)。
    交通管理
    公路管理
    公路养护      民国时期,公路管理部门制订《管理养路夫规则》,按路面优劣、行车繁简配备工人,养路工人除清除临时发生的塌方或填补陷方外,日常工作多为清理天沟、边沟,使排水畅通,以减少对路基础的冲刷,同时于边坡广植草皮,多植树木,以固结路基,增强表面抵抗力。对路面、桥涵、绿化均有要求。50年代,交通部门规定以“五无”“四有”为鉴定路况的标准。“五无”即路面有无坑槽、水函、水沟地淤塞,路基无缺口,路旁无杂草,桥涵无车。“四车”即路面有保护层,路上有余砂,路肩基有行道树,安全有标志。1962年,国家交通部制订公路养护分优、良、次、差四等标准的规定,1979年又颁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比办法》,规定路基、路面、构造物、标志、绿化以百分计分法,求出优、良、次、差养护等级,以优良里程除以养护总里程之商为“好路率”。耒阳各工班所管辖的公路,按月自检,段部抽检,按季组织检查评比。公路段养护公路329.8公里,1979年好路率17%,1986年提高至于64.7%,1990年提高到75。3%。乡公路常年养护308公里,1985年好路率13%,1986年提高至40%, 1990年提高到87 .9%。
    路政管理  民国期间,由于公路质量较低,车辆又少,有关路政,主要,由“道棚道夫”在做好经常性的养护工作的同时兼管。1962年8月国家交通部颁发《关于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指出“公路及其附属设备、包括两旁已划定的用地,都是国家财产,任何人不得侵占或破坏;禁止在公路上建筑房屋、搭建草棚、筑坝蓄水,堆积杂物,放牧牲畜、种植作物,拆毁标志;不准履带车和木铁轮车在公路上行驶,1975年起,县交通局公路工程股、耒阳公路段都先后设有2~3人专抓路政管量,发现侵占损坏公路问题,及时向有关公社、大队反映,照章办事,落实处理。1980年衙,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革,市场开放搞活,各地农民程度不同地与公路争地的矛盾较为突出,如在公路上摆摊设点、违章建筑、乱挖乱种、开沟灌田,导致路况下降,行车极不安全。1982年11月,县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公路路政策管理的若干规定》并由人民政府以布告形式向全县印发张贴。接着,以交通局为主,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公路沿线的违章建筑、路障进行清查处理。至年底,共拆除违筑54处,清除各种路障建军、3243处,退耕还路10处。1990年,纠正公路沿线违章建筑312处。
    运输管理  民国时期的汽车、人力车、均由私人寻找货源、确定运价。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的运力与运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1950年在耒阳汽车站设立9人联运站,沟通铁路、公路、水路联合运输。1957年,成立县交通运输指挥部。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运输“三统”(即统一调派、统一货源、统一运价)管理原则,实行指令性运输。规定任何专,副业运输车各人员均由运管理机构调遣,不得自行营运。并规定货主单位按期向县指挥部报送运输计划,县指挥部汇总上报地区交通运输指挥部平衡后,向各专、副车属单位,下达分年度、季度、月份运输计划,各承运单位须集中运力付诸执行,在运力小的情况下,保证粮食、煤炭、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70年代初期,耒阳推行铁路、公路、水路联合运输“一条龙”的运输方法。即一次托运,一票到家,快速灵活,效益显著。1974的以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车队和社会车辆骤增,运输指挥部统一货源、计划运输受到阻碍,联合运输自行消失,随之出现运输秩序混乱和运价波动的局面。1980年,由县经委、交通局重新组建耒阳县交通运输指挥部,下设民间运输管理站,对粮食、煤炭、支农物资等实行统一货源和计划运输。1982年以后,公路运输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方向,国营、集体、个人三家一齐上提倡自由竞争崮而运输“三统”管理,除运价仍大体统一外,其余自行消失。至1990年未变。
    交通监理    民国时期,耒阳的车辆归衡阳监理所管理。新中国建立后,至1962年以前,耒阳的机动车辆均由湘运公司和公路部门所设监理机构管理。1962年6月以后,由耒阳车辆管理站(1965年改为车辆监理站;1985年改为车辆监理所,1987年12月改为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管理,包括车辆初检、年检、核发行车牌照,办理落户、过户转籍手续,签定改装、报废车辆等。在管理车辆的同时,还对驾驶员进行考核、教育、培训、核发驾驶证及审核等工作(农用拖拉机驾驶员管理,自1984年由农机部门负责)。1988年,全市年检车辆1197辆,占应检车辆数的67%,同时培训驾驶员3127人,考试合格2941人,另审查驾驶员2312。1990年,客车审查发证的占100%,货车审查发证的占90.6%,处理交通事故,也是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每当事故发生后,监理人员即迅速赶赴出事地点取证、勘察现场、检查车辆技术状况,认真分析研究,然后会同有关系部门,做出公正鉴定。对负有责任的人和单位,秉着教育为主的精神,根据情节轻重、损失程度、初犯或屡犯、态度好坏等做出例合理的处理。困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残、死亡及损失,依据《湖南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办法》执行。
    安全管理   民国时期,由警察部门负责交通安全管理。新中国建立初,耒阳尚无专门交通安全管理体构,60年代,成立耒阳县交通安全委员会,主要检查板车、畜力车行驶情况。1972年,县交通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交通局,从有关部门抽调5~7人主持日常工作,按照国家公安部、交通部颁布的《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开展交通安全管理。1982年,成立各区交通管理站,在所辖地区内进行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处理纠纷、维护交通秩序等工作。80年代后期,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在氮肥厂、花石坳、五里牌设有固定安全检查站;并由监理、交通、公安、养路费征收站人员组成流动检查组,对往来机动车辆实行定时、定点或不定时、不定点或夜间检查的办法,主要检查行驶证、养路费征收讫证、车辆号牌、车辆装载有无违章、安全主要部件(转向、制动、音响、照明系统)是否完备有效。1988年组织路检418次,共查车辆3956辆,纠正违章1217次,1990年在路检中,处理各种违章300次。这对减少事故、消灭隐患起了积极作用。
    铁路管理
    铁路保养   京广铁路耒阳境内保养线路143公里(含复线),浪石坪以北线路71.05  公里,由耒阳工务领工区保养,浪石坪以南71.98公里,由小水铺工务领工区保养。各养路工区按上级统一部署和铁路部《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作规程》规定,对线路、桥梁、轨距、水平方向、高低、捣固、钢轨接头、路基、轨枕、连接零件、防设备、道口、外观等12项作业,给以综合维修、保养、每季进行评检。耒阳境地内两务领工区,每年需追补石碴9600吨。更换枕木400根,更换损伤钢轨300米,护坡投资20~40万元。如遇狂风暴雨,不分日夜巡查路线,永耒铁路,对线路养护,每日进行一次评检验收。自1978年起,线路质量合格率90%,1990年达96.8%。
    运输管理   车站执行运输管理的职能机构,各站均由站长对站务管理进行直接领导。其中耒阳站、永路铁路管理处、耒阳车务段都设有值班室,对站内列车运行、会车、待溜等调度,由长沙铁路分局调度所湘南调度分区指挥,调度命令由调度员下达,车站负责实施。车站调度员根据上级调度命令,对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装卸值班员进行调度。耒阳车站发售全国各站快、慢车票,并直接对外办理整车与零担货运业务。货主于每月8日前,向车站提出下月要车计划表,车站根据先重点后一般,先中央后地方、先计划内后计划外的原则,经平衡汇总上报铁路分局或广州铁路局通统一批准后,再通知货主,货主于托运的当月需向车站填写货物托运单,由车站按货物数量与货物包容情况,于每日18时向分局建议调拨次日车辆数,然后按调度命令执行,临时要车,如鲜活、紧急货物等,可按计划外临时报请审批。
    安全管理   耒阳车站于60年代后期扩建站场时,开始更新行车设备,改用色灯信号机半自动闭塞。70年代,车站技术室专管车站行车安全。80年代车站由一名副站长主管安全工作,并配有两名专职安全员,按照铁道部《技术管理规程》和广州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进行安全管理。并制订《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和各种工作岗位责任制。1983年耒阳车务段设立后,设有安全室,配8名安全员,分片负责监督各站安人状况。1988年京广线复线竣工交付使用后,各站全部采用电气集中设备,减少人为过失而造成的事故。至1990年基本消灭行车和人身伤亡事故。各道口安全措施有报警器8年处,自动电话3处,自动信号4处,电动栏门2处。有8个道口,配备53个工人轮流看守和管理。
    水路管理
    清代没有航政专管机构,是由邮传部兼管航政,而实权又操在总税务司之手,除征税外,并没有对航政实施管理。民国初年,因政局动荡不安,无人过问航政。民国30年(1941),长江区航政局设立长沙办事处,耒阳航政上长沙办事处管理。自民国32年起规定凡容量不满10吨的帆船,由所在县政府办量、检查、注册、发照后才准航行。1953年,建立湖南省交通厅内河航运管理局耒阳航运管理站,与耒阳县木帆船合作社合署办公。1959年航管工作划归耒阳县运输人民公社兼管。次年,耒阳航运管理划归耒水运输公司兼管,并设水上派出所。1962年恢复耒阳航运管理站(后改为耒阳港航监督站),对船舶进行检验、丈量、发证,办理船舶进出口登记。1977年,对全县57处渡口、72艘渡船进行检查,查出32艘需需待修,修理后参渡。一时无法修理的,由外地调船只参加渡口运输。1984年成立耒阳船舶检查站,次年,对全县船舶进行普查换证工作,实行统一编号,建立船舶技术档案955套。1988年,由有关部门抽调节12名干部,对舂陵水、耒水船舶进行为时半年的整顿典检验船舶2464艘,纠正违章2647处,清除重大隐患7处,检丈船舶113艘,发放船证113份,安全登记簿600本,船只进行大修174艘,中修、油修86艘,培训船员54名。当年水上运输实现无事故,无伤亡、无经济损失。1990年,在辖区内进行5次安全检查,共检查船舶1795艘,查出违章船舶85艘,取缔了11艘航船,吊扣证书27本,发出违章通知27份,维修船舶1795艘,报废18艘。举办船员培训班1期,培训船员57人,取得证书49人。年检船舶829艘,总吨位14184吨,载重吨位12861吨。
    第二节     
    邮电
    机构
    明朝,耒阳境内建置25铺,即:东路抵安仁县界80里,有东塘、龙塘、通水、彭家、和树、牌浩、小塘、东桥8铺、定徭编22名,另挂号永充驿卒2名;南路抵永兴县界50里,有赤坡、高背、淝江、盐沙、田心5铺,定徭编23名,其中田心铺为永耒交界处,配驿卒4名,永、耒各2名;西路抵常宁县界60里,有松林、郁冲、傍陂、蓝冲、城上、城下6铺,定徭15名,另挂号永充驿卒4;北路抵衡阳县(今衡南县)界55里,有栗塘、石洋、石塘、荆紫、春江5铺,定徭24名,另挂号永充驿卒1名;西南路抵桂阳州界70里,有烟竹、布林、小水、黄冈、梧桥、白沙、东山7铺,定徭编19名,明洪武九年(1376),在县城南门外建总铺,定徭编6名,配驿丞1名,各级公文,均沿铺递送。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奉旨添设驿站,拨驿马4匹,配马夫2名,专门递送紧急文书,其寻常公文,仍由铺送。
    清光绪二十九(1903),耒阳成立邮政代办支局。民国元年(1912),代办支局改为耒阳邮政局,次年设立耒阳电报局,民国10年,在新城市(今新市街)、小水铺、公平圩、灶市、(今灶市)、大陂市、肥田、淝江、盐沙铺设8个邮政代办所。民国23年7月1日,邮政局与电报局合并(此后分合不定)。民国27年,增设龙王庙、白洋湾、白山、石梓江、樟田圩、春江铺、牛脑头、石准备、南桥、三益圩、芭蕉、下庄、石湾、东平圩、扬塘、元子山、和平圩、遥形圩、石嘴、烟竹铺、板冲、竹塔市、龙形圩、栗塘铺、大河边、哲桥共27处信柜,民国28年,省政府播迁耒阳,邮政业务骤增,新城市、小水铺、竹塔市3处升为三等局。民国37年,有邮政代办所24处,邮柜35处。
1949年10月,耒阳县人民政府分别成立耒阳县邮政局和电信局。1951年6月,两局合并改称邮电局,有职工38人,代办所36处,1957年在灶市火车站、新市设立支局,后相继增设夏塘、东湖、三都、导子、马水、大市、遥田、公平、小水、哲桥、仁义、伍家村等支局,1969年12月撤销县邮电局,分别设立电信局、邮政局。1973年10月,将两局合并,恢复耒阳县邮政电局。1990年,耒阳市邮政局下属支局14个,邮电所43个,有职工380人(邮政200人,电信180人)。营业机房5575平方米,工程汽车1辆,邮政卡车2辆,三轮摩托车3辆。
    邮政
    邮路
    清末至民国初期,耒阳有通往衡阳、常宁、安仁、永兴、桂阳、郴州的驿道,还的北京至广州的官马大驿道和一条官马驿道支线。官马驿道的邮件用驿马传送,县内邮件由邮差沿驿道发徒步接力方式运送,城区邮件则每天投递1次。民国14年(1925),辟村镇揽收邮路1条,分甲乙两段,全长401里,邮差1名,每3天环行1次。民国18年3月15日起,衡郴沿线邮件,委托汽车带运。民国25年1月18日,衡郴铁路沿线邮件,委托火车带运。此后粤汉铁路成为境内邮路干线。民国31年,邮政部门开通耒阳至江西吉安汽车邮运邮路(又称衡吉邮路),两天一班次,耒阳设邮政汽车站,管理和维修汽车,民国35年撤除。次年,设自行车邮差1名,开通县城至龙塘铺、石准环行邮路和县城至火车站、烟竹铺邮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耒阳有出境汽车邮路2条,分别至茶陵及江西界化垄。火车邮路则由广州至武昌对开的列车,交接耒阳邮局及小水、公平、哲桥等地进行邮件,每天各一次;并由耒阳邮局负责转运安仁,茶陵、酃县的邮件。1952年,乡村邮路延长到526公里,1958年再次调整,乡村邮路增至2465公里。这期间,城区则分南北两段投递。1962年后,陆续开辟境内汽邮路。1963年,开通乡村自行车邮路5条,乡村步班邮路则减至45条2213公里,1968年开始利用永耒铁路火车运载沿线邮件。由邮政部门派员押送,1970年起,先后开辟摩托车邮路5条,1980年后,因城区报刊订户增多,投递路线相应增加,委托各管理区代办投递。但摩托车邮路则因油料紧张、费用大而裁减。1987年,京广线忙改为3趟快车运载邮件后,只交接耒阳邮局邮件,公平、小水、哲桥3支局邮件忙改由汽车发运,由县局统一交接。1990年,境内共有各种邮路54条,1260公里。其中汽车邮路31条1002公里,火车邮路2条122公里,自行车邮路15条92.5公里,摩托车邮路1条25公里,步班邮路5条18.5公里,捎转点1375个。另农村投递路线101条4870公里,城镇投递路线5条,委托管理区代办投递路线7条。
    邮政业务
    信函包裹  清光绪年间,耒阳办平常信函业务。民国时期扩增有名信片、印刷品、挂号信函、保值挂号、航空信、商务传单及小件邮包。民国25年增加保险包裹业务。据民国26年1月30日耒阳邮局18号呈文载,每日收寄平信100余件,明信及印刷品约100件,挂号信及快信约40~50件,零星包裹约二三件;每日投递平信580件,印刷吕160~170件,投递包裹五六件。1994年10月后各类函件的收寄,仍沿用民国时期“中华邮政”的办法。1950年,出口信函21.13万件,收寄包裹836件。1958年冬,开办特种挂号专以寄递粮票、布票及共青团关系转移、户口关系迁移与粮食关系转移证。1960年,出口信函140.06万件,包裹1.7万件,1970年出口信函198.43万件,包裹3.47万件。1980年,出口信函增至221.5万件。较1970年增长工11.6%;出口包裹仅2.79万件,较1970年下降19.6%。1988年,出口信函增至于266.57万件,包裹则下降到1.97万件。1990年。包裹又回升到2.17万件。
    汇兑储蓄   民国时期,耒阳邮局有普通汇票、小额汇票、高额汇票、电汇汇票及存簿储金,定期储金、儿童储金、小额储金等业务。1949年10月后,邮局与银行分工承办汇兑业务,邮局只承办私人汇款和小额汇款,汇票限额300元,1950年3月,恢复邮政储蓄,同年9月停办。1970年,开发汇票12.39万张,为1950年的13.2倍。后因8401工程下马,外地人员大减,汇兑业务下降。1975~1979年,每年汇票不足10万张。1980年汇兑业务开始回升。1981年汇票限额放宽到5000元,1986年恢复邮政储蓄,设邮政储蓄所,开办活期储蓄业务,次年,开办有奖有息储蓄业务。至年底,活期储户达349户,存款式69.64万元,发行有奖有息储蓄电池80.9万元。1990年开发汇票8.53万张,储蓄上升到11017户,630.73万余元。
    报刊发行 民国时期,报刊由出版部门直接发行。1950年5月改为邮局发行,报纸期发数946份,累计数13.13万余份;杂志期发数639份,累计数1593份。1958年,生产大队订有《人民日报》、生产队订有《湖南日报》,报刊发送量增加较多。1967~1969年报纸各杂志订阅份数分别比1966年下降44%、19%。1970年,逐步回升。80年代,贯彻中办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广大群众思想活跃,迫切需要知识,报刊发行量猛增。1987年,报纸期发数79433份,累计数不清1301.5万余份;杂志期发数73173份,累计数88.47万份。1990年,报刊订阅数仍呈下降趋势,平均13.8份(不含自办发行的报刊)。
    机要通讯   清代,机要文件直接派人由驿道直接传送,民国时期,设军邮传递机要通讯。1949年10月,衡阳专员公署设立机要交通科,县人民政府设机要室,1957年机要业务和人员划归邮电部门统管,成立耒阳邮电局机要交通站,负责进出口机要邮件的交接及耒阳机要邮件的投递,兼负安仁、茶陵、攸县、酃县的机要件押送。当年收寄机要件2225件,1962年增加到8253件,1970的年上升14726件。1971年后逐年减少,1975年3372件,1987年3204件,1990年2412件,收寄机要文件72个单位,其中县团级及其以上单位18个。
    附:集邮
    1987年10月,耒阳邮电局成立集邮部门市部,专职1人办理此项业务,直接与省邮票挂钩,出售后的收入按收入票单指定55%或45%上解省邮票公司,头两年,每年只有500套纪念邮票分配给耒阳。1989年增加到800套,仍不能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要。
 
耒阳市部分年份邮政业务量表
年份
业务量
(万元)
出口涵件出口(万元)
出口包件(
(万元)
出口汇款
(万元)
出口机要件
(万张)
报纸期发
(万份)
杂志期发
(万份)
报  刊
(万元)
1950
2.8
21.13
0.08
0.94
 
0.09
0.06
 
1955
11.7
77.92
0.81
4.5
 
0.62
0.56
 
1960
45.15
140.06
1.70
5.89
0.76
1.38
1.69
 
1965
27.95
152.65
1.66
9.88
1.04
1.00
1.01
 
1970
43.27
198.43
3.47
12.38
1.47
0.89
0.28
 
1975
46.25
167.13
2.96
9.41
0.33
4.02
2.59
 
1980
59.73
221.43
2.83
11.28
0.43
3.48
3.38
 
1985
94.00
241.56
1.96
12.58
0.34
8.79
8.15
 
1988
120.98
266.57
1.97
11.47
0.22
7.28
5.58
 
1990
274.60
243.31
2.17
8.53
0.24
5.19
2.97
 
   
 第三节       电   信
    电话
    市区电话  民国年间,市区电话与农村电话、长途电话混为一体,1954年设市区电话项目,独立经营,设机房于西正街邮电局内,有石门子交换机部,容量1000门,话机44部,杆路14.78 公里,线条39公里,话务员5人,1958年,将南正街明线改为架空电缆,把市区电话扩展到灶市。1978年,市区电话正式开通笛簧半电子自动电话。1984年后,市区电话发展较快,设施不断更新。市区电话总容量550门,实装488门;有杆路39公里(其中水泥电杆占90%),线条43公里,电缆16.4 皮长公里,电缆芯1287公里;用户交换机23部,容量1400门,1990年新安装1000门准电子市话交换机1部,特高频无线电话机6端,市区电话机总数1200部。
    长途电话  民国22年(1933),耒阳电报局装置长途电话交换机1部,容量15门,民国23年1月1日,正式开通长途电话,民国年,耒阳邮电局管辖有耒阳至降木里,安仁至浣溪坪,浣溪坪至茶陵、至酃县、至炎帝陵等长途线路。民国30年,继续扩展长途电话,;架设耒阳至郴县、宜章、宁远、江华、道县、零陵、祁阳、衡阳线路,民国33年耒阳沦陷,长途电话关闭;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50年代初,耒阳长途电话线路至衡阳两条,至郴州1条,至常宁1条。1958年,常宁线路被拆。次年,耒阳修建音站,安装长途单线载波机,增开耒阳至长沙线路,同时建油机房发电。1963年以后,扩装3路载波机,增开耒阳至长沙线路,同时建设油机房发电,1963年以后,扩装3路载波机一套,至1973年,开通十二路载波机,北京至广州主干线开口进耒阳增音站,配有12路增音2套及电源和附属设备。1984年,北京至广州中同轴电缆工程竣工,有长途明电和电缆进耒阳邮电局,线路的耒阳至长沙2路,至衡阳市9路(其中半自动线路2条),至衡阳县1路,至郴县3路,至常宁1路,至安仁1路,至永兴2路,出租1路。载波机械的12路载波3套、12路增音4套,代维军方载波机1套,30门长途交换机2部,24千瓦发电机2台,60伏各120伏蓄电池各两组,交直流12~130伏自动稳压硅流器10部,交直流配电瓶9部及其它附属设备。1990年长话电路共24路。
    农村电话   民国18年(1929)2月,耒阳设乡村电话管理所,安装电话总机一部于县政府内,由建设科直接管辖。次年,架设线路265公里。民国25年,由各区延伸于大部分乡公所。区公所装设总机。1954年,邮电局接管地方电信,有农村杆线24公里,交换机7部,容量310门,1963年,全县交换机总量1880门,安装627门,线路1305公里,有47个公社安装总机。1965年,开始安装单路载波机。1970年,农村中继电路69条,中继杆路376公里(自制水泥电杆占95%),中继线条622公里,磁石总机16部容纳780门,载波机8套,汇接台1套,1987年,又开通耒阳至公平6路特高频电话。1990年,农村电话机总数1100部。
    二、电     报
    有线电报    民国2年(1913),成立耒阳电报局,局址设南门外九眼塘,有音响机1部有线电报只能与衡阳通报。民国36年,增设灶市电报代办社,50年代初期,耒阳邮电局有莫尔斯机1部、音响机1部,设耒阳至衡阳、耒阳至郴州(中途挂丁字线至永兴)两条电报线路。1958年,利用农村话线开通新市、肥田、小水、公平、黄市、夏塘、大义、东湖、哲桥、竹市、龙塘等地的话传电报。同年,增加耒阳至常宁电报电话双用电路。1966年后,局内设增添收发电报自动莫尔斯机两部、作孔机3部、半导体人工机8部。1974年后,将灶市支局人工拍发改为电传拍发。1984年增加BD055型电传打字机8部、BW401型板机单机头2台、电传电流器2台、DD12型电报电源1台、B801型四路载波机电报机1台。邮电支局有话传电话机13台,电话电路1条。1990年全市有33个乡办总机受理电报业务,还有8个乡由市局和支局受理。
    无线电报    民国28年(1939),在县政府建立15瓦无线电台,有领班1人,报务员1人,沟通长沙、茶陵、衡山、攸县、常宁、衡阳的联络。5月份分装15瓦电机4部,临时接替湖南省总台(因总台随省政府于是年播迁耒阳)。除总台下属中枢一至六台驻耒阳县城外,另有保安一、二台驻耒阳竹市,保安特务一、二台驻耒阳县城,与全国各地联络通报。民国33年6月,省属电台随省政府迁走,县区分台保留到耒阳解放。1949年10月后,拍发电报以有线电报为主。1961年为加强战备,设55型防讯台一部,配报务员1名,每天定时与衡阳市邮电局联系,平时不担负电讯业务,只作应急用,直到1990年。
 
耒阳市部分年份电信业务简表
项目
单位
1950年
1955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电报出口
986
3062
23474
29950
40803
57630
76216
111496
914545
长话出口
4327
7558
20671
33111
49910
64839
63599
79000
68721
市话装机
——
76
252
323
369
421
478
532
628
农话装机
——
95
333
384
335
390
232
240
292
农村电话
——
——
166602
175436
156639
215485
215000
249288
245815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